通过 Elisa Barwick
11 月 30 日,两组中国航天员(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天宫)相遇。三名宇航员乘坐神舟十四号飞船前往空间站,接替现有宇航员,完成在轨完美交接。移交标志着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完成,以及空间站设计的科学和实验工作的开始。它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个永久有人居住的空间站。与此同时,在国内,下一批宇航员的选择已经开始。
神舟十四号搭载了空间站的梦天(梦天)科学舱,其中包括用于外部(即空间环境)实验和内部(即舱内)的最先进设备,以及一个平台用于地球观测和天文学。另一个特点是名为寻天的同轨望远镜 (天空勘测),可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媲美,但视野大 300 倍,可以在十年内观测 40% 的天空。它可以停靠在车站进行维护和修理。
据中国空间研究学会会长顾一东称,这些实验的主要重点将是“生命和物理科学……分为五个领域: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空间辐射生物学、细胞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这是为了了解生命的本质。一项让学童参与该项目的计划将同时进行,包括微重力实验设计竞赛。
这符合中国对科学发展和创造力的强烈关注,习近平主席在 10 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 20 次党代会上详细讨论了这一点,他宣称“我们必须把科学作为我们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我们的主要资源,创新是我们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延生宣布成立中国航天科创院,加快前沿技术研发,聚焦人工智能、先进检测、材料和动力等领域。
天宫号载人183天的三位宇航员安全降落在中国北方的戈壁滩。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机组人员监督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模块的到达,确保了连接并完全配置了空间站。他们进行了科学实验,并在地球上进行了演讲。
《环球时报》 12 月 1 日报道称,中国将外层空间视为“全人类的共同领域,将太空探索 [视为] 人类的共同事业” 。未来,天宫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员和科学家;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这种做法与美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禁止与中国在太空领域进行任何合作。 《环球时报》写道,中国在太空方面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排斥的迫害,但不会采用美国的做法:“天宫之门将向各方敞开” 。它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开放,来自 17 个国家的科学实验已经被选为该站的项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鉴于中国通常被指责窃取他人的技术,中国科学家在 11 月声称,美国宇航局的新月球车设计似乎抄袭了中国火星探测器的创新“尺蠖”设计,该设计允许火星车在遇到问题时自行向前推进卡住。然而,中国不会因利用太空实现合作共赢的使命而感到不安。该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反映了对未来的乐观愿景以及对国家和全人类进步的承诺。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开工仪式
12 月 5 日 (EIRNS)——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即将开工建设。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举行的仪式标志着平方公里阵列 (SKA) 建设阶段的落成典礼,这是一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它将连接两国的新观测设备,作为一个大型接收器发挥作用。它的初始架构将包括近 200 个抛物面天线和 131,000 个偶极天线,看起来像圣诞树。
工作频率范围从 50 MHz 到 25 GHz,允许观察波长从厘米到米大小的无线电发射。
科学家们对望远镜能够追溯氢在宇宙中的历史以及研究诸如“快速射电暴”等在几分之一秒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感到兴奋。
经过数十年的规划、设备设计和土地征用/条约组织工作,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于 2024 年到来,届时澳大利亚的四个接收器和南非的六个接收器将作为一个望远镜协同工作。
到 2028 年,该望远镜的有效面积将达到 500,000 平方米,是最终所需面积 1 平方公里的一半。
该国际项目包括南非、澳大利亚、英国(执行分析的计算机将位于此处)、中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瑞士。其他国家也在寻求加入: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西班牙和瑞典都表示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