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Citizens Party Citizens Taking Responsibility

DONATE

DONATE

谁需要敌人?黄捍卫美国对澳大利亚实施核武器的权利

理查德·巴登

现在,艾博年工党政府实际上的立场是,可以全权委托美国军方将核武器带到澳大利亚,因此可能会在澳大利亚部署核武器;不仅堪培拉对此无能为力,而且它甚至不想知道。在天空新闻的新一波宣传攻势中,外交部长 Penny Wong 和国防部长 Greg Moriarty 上周宣布旨在说服澳大利亚人违背常识,即参与美国发起的与中国的台湾战争认为这对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主权”至关重要。通过允许保证对澳大利亚免受核打击的一件事,以某种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此外,国防部长惊人地承认,与他们一再公开保证相反,两个主要政党的历届政府可能已经允许美国在我们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数十年了。就堪培拉而言,澳大利亚的法律、条约义务和与邻国的关系似乎再次远远次于美国的地缘政治需要——如果代价是热核毁灭,那就这样吧。

莫里亚蒂在 2 月 15 日的参议院预算中承认了这一点。绿党国防David Shoebridge大卫·舒布里奇参议员援引澳大利亚根据 1985 年在库克群岛拉罗汤加签署的《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承担的义务,其中所有签署国都同意禁止在其领土上使用“核爆炸装置”,美国空军要求确认。艾博年政府去年11月同意在北领地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RAAF)廷达尔基地部署的 B52 战略轰炸机 将不允许携带核武器。Moriarty 最初似乎同意 Shoebridge 的立场,称“很明显,[拉罗通加条约]禁止在澳大利亚部署核武器,澳大利亚完全遵守该条约”,尽管他补充说“该条约没有任何障碍或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外国飞机访问澳大利亚机场或飞越澳大利亚领空,包括在我们的训练和演习计划以及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军力态势合作的背景下”。然而,他立即把事情搅浑了,模棱两可地表示“美国轰炸机自1980年代初就访问澳大利亚,并从2005年开始在澳大利亚进行训练”,在此期间“历届澳大利亚政府都理解并尊重美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既不确认也不否认核武器在特定平台上的存在。”

应该将国防部长的回答理解为“国防部不认为根据澳大利亚当前的条约义务,可以限制 B-52 轰炸机在澳大利亚的存在,前提是它不是永久存在”, 澳外长Penny Wong立即介入,切断了询问线——这种方式有效地证实了他的怀疑。 “我是部长,我正在回应”,她开始说道。 (为什么外交部长Penny Wong 在那里进行干预,而不是国防部长的名义上司,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这是另一个问题。) ......我不会再进行任何假设,因为我实际上并不认为你的提问只是试图引起关注,而且我不认为这是负责任的。负责任的处理方式是承认美国有一个我们理解和尊重的‘既不确认也不否认的立场’ 。”

小题大做

国防部长说“拉罗汤加条约”不禁止核飞机访问是正确的。该条约第 5 条规定,虽然“每一方承诺防止在其领土上部署任何核爆炸装置”,但每一方“仍可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外国船只和飞机访问其港口和机场,外国飞机飞越其领空,外国船舶以无害通过、群岛海道通过或海峡过境通行权未涵盖的方式在其领海或群岛水域航行”。

他和 Wong 的明显立场是,“来访”飞机上的核武器因此不会违反澳大利亚的条约义务,然而,这似乎取决于对“驻扎”的复杂定义。就《拉罗汤加条约》的目的而言,根据其第 1 条,“‘驻扎’是指在陆地或内陆水域安置、运输、囤积、储存、安装和部署”核爆炸装置。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称他们为“访问”;但事实是,正如 ABC 新闻去年披露的那样,提交给美国国防部的廷达尔升级招标显示,“美国已经为其所谓的‘中队作战设施’制定了详细计划……用于‘部署的B- 52个中队”。 ABC 还引用了美国空军的一份声明,称“有能力部署……轰炸机到澳大利亚向对手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我们有能力投射致命的空中力量。” (添加了重点。)

换句话说,作为 RMIT 大学国际法讲师Binoy博士 坎普马克 (Kampmark)在 2 月 17 日为在线期刊《东方评论》( Oriental Review)撰写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写道,“澳大利亚在变成美国的驻军国后,很可能会成为核武器的存放地,尽管学究和法律上的狡辩者会争论到底是什么,构成此类托管。”

Sky go gaga——因为一场它承认我们赢不了的战争

在 2 月 15 日晚上的黄金时段,也就是黄之锋在议会中大发雷霆几小时后,天空新闻向澳大利亚公众的头脑发射了最新的宣传。标题为“我们准备好开战了吗?”的程序也可以运行两秒钟和一个词:“不”。相反,它花了 54 分钟详细解释,至少对没有受极端沙文主义和黄祸偏执狂双重影响的人(即天空电台的核心目标受众之外)解释为什么与中国开战是一个糟糕的主意,以及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为我们与美国的“联盟”献血——这反过来又是中国首先威胁我们的唯一原因。

天空广播电台不出所料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敌对的、咄咄逼人的、“独裁的”力量,企图让世界摆脱“民主”,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则是后者的英勇捍卫者。正如可以预见的那样,它这样做的前提都是谎言。 “自 1949 年台湾和中国分离以来,北京一直有统一台湾和中国的野心”,Sky 声称——但实际上台湾不是,也从未声称是一个国家,而其当局仍然声称(无论多么妄想)是全中国的合法政府。主持人 Peter Stefanovic 暗示,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侵或封锁台湾,将对全球贸易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因为 160 公里宽的台湾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他忽略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它位于中国人口最多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的沿海地区,而且往返于邻国和邻国之间的国际航运已经使用其他远离危险的不那么拥挤的航线。最重要的是,来自台湾的“中国事务主任”赖中博士说:“除非他们拥有台湾,否则中国将无法攻击澳大利亚;这是肯定的。但一旦台湾完蛋,澳大利亚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垃圾,前澳大利亚公共服务负责人约翰·梅纳杜和退休的高级国防分析师迈克·吉利根博士说。在2 月 18 日发表于 Menadue 的在线公共政策期刊Pearls and Irritations的一封致总理 安东尼艾博年的公开信中,由 50 多位知名澳大利亚人(包括大律师、学者、退休外交官和军官)联署,他们指出,与媒体散布恐慌相反近年来,“中国没有表示要攻击澳大利亚。它也不具备进行常规攻击的手段。美国的官方情报报告显示,中国的军事重点是周边地区……[而]澳大利亚北部距离中国的军事发展重点地区有 5,000 公里。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短期内对我们的领土进行常规攻击威胁,并与中国进行高强度战争,这将是异想天开。” (重点是后加的。)唯一真正的危险是“中国可能被迫对澳大利亚领土进行核打击,这是它反击驻扎在这里的美军攻击的唯一手段。”澳大利亚对此毫无防备。”

正如天空所承认的那样,是美国本身。据报道,退休的澳大利亚少将和前自由党参议员吉姆·莫兰在 1 月 16 日死于癌症之前接受了最后一次采访。在坦承澳大利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美国战争中遭受的伤亡,以及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台湾情景”中再次遭受的伤亡只是我们为与美国“结盟”而付出的代价之后,莫兰还承认我们会只是“附带[损害]”——也就是说,中国会攻击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帮助美国攻击中国。他还承认,如果中国决定用远程导弹摧毁美国在韩国、日本和关岛(仅举几例)的军队,并摧毁它的所有卫星,以阻止它干涉台湾,那么“那里美国人无能为力”阻止他们。

ABC反击

一线希望是,艾博年  政府对美国对澳大利亚的“核化”的怯懦投降最终促使通常没有骨气的 ABC 与其他媒体群决裂,并首次对几个强有力的理性声音进行了突出报道,在一个全球事务编辑 John Lyons(他可能是仍在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中工作的最优秀、最公正的调查记者)于 2 月 20 日至 21 日发布了分为两部分的采访系列。第一个也是最直率的是战略名誉教授和前国防部副部长休怀特,他以前是美国联盟的坚定拥护者,但现在是其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怀特说:“我认为无论有没有澳大利亚的支持,美国都不可能在台湾问题上赢得与中国的战争。” “最终,我看不出美国如何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对中国造成足够的伤害,以迫使北京在台湾问题上让步。我看不出美国愿意为了台湾而冒中国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报复的风险。”前国防军总司令(1998-2002 年)海军上将克里斯·巴里 (Chris Barrie) 斥责澳大利亚政治领导人缺乏政治家风度。 “只有在所有其他解决[国家间]分歧的方法都失败后,战争的考虑才有理由”,他说,“我们距离达到这一立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政客们开始认为利用媒体制造战争威胁是可以接受的时候,我感到担忧。 ……我们曾经因领导和官员的素质而享有盛誉。我们以前在建立联合国中扮演的角色是我们应该立志成为的那种国家的典范。”

国防部国际政策和战略司前负责人艾伦·贝姆 (Allan Behm) 在 2017-19 年担任时任影子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的高级顾问,他提醒:是时候向澳大利亚敲响警钟了。 “就其起因而言,[与中国的战争]与澳大利亚自二战以来参加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没有什么不同,”他说。 “就其后果而言,这将是深刻和毁灭性的不同。 ……澳大利亚有一个基本的战略病态——以牺牲我们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持美国的利益。与中国就台湾问题开战,尽管很可怕,但不涉及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然而,正如[反对党领袖]达顿和[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在他们就此事发表的各种声明中所表明的那样,我们的默认立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与美国保持一致”。对于所有相关人士来说,不幸的是,Penny Wong 今天显然不再理会这样的建议。

 

1. “ B52,北约一体化:奥尔巴尼人在两条战线上迎合第三次世界大战”, AAS ,2022 年 11 月 9 日。

中文
Page last updated on 04 Apri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