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Citizens Party Citizens Taking Responsibility

DONATE

DONATE

台湾冲突的根源 - 第一部分:国民党的起源

 

作者:梅丽莎哈里森

几十年来,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约 160 公里处的台湾岛一直被英美列强用来煽动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是澳大利亚警报服务新系列的第一篇,旨在探索台湾未报道的故事。这篇文章记录了国民党的起源和台湾未来领导人蒋介石大元帅的崛起。后续文章将记录美国情报机构的阴谋;为了政治目的而将“民主”武器化;以及为英美地缘政治议程服务的对台湾的剥削。

1911 年,中国的清朝(建立于 1636 年)被孙中山博士(1866-1925 年)领导的共和革命推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统治。年轻时留美留学的孙中山,深受林肯等美国政治家理想的启发。孙被任命为革命新临时政府主席,但不久后辞职,打算在庞大的基础设施、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下专注于中国的重建。前军阀转为共和党人的袁世凯被任命为孙的继任者。

1912年1月1日,革命根据地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当年8月,植根于孙中山于1905年成立的早期抵抗组织“同盟会”的新国民党召开了成立大会。 1912 年 12 月和 1913 年 1 月,中华民国举行了选举,国民党在议会中获得了约 45% 的多数席位。新议会的第一次会议定于 1913 年 4 月举行,届时国民党有望接管中华民国。然而,被提名的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于 3 月 13 日在等待参加第一届议会会议的火车时被暗杀。经调查,现任总统袁斯基凯和总理赵平春应对谋杀负责。国民党的一些派系支持以军事手段推翻袁世凯作为报复,而另一些派系则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罪行;与此同时,袁开始以贿赂颠覆国民党,党内陷入派系斗争。同年,袁解除了国民党省长的职务,并解散了议会和国民党本身。 1915-16 年,袁试图恢复一个以自己为皇帝的帝制王朝。广泛的反对和军事叛乱迫使袁废除君主制,不久后他就死了。由于这些事件、自身的解体和自相残杀,国民党几乎瓦解。国民党经历了几次转型,最终在孙中山 1924 年仿照苏联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对党进行重组。 1924 年 1 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和章程。

未来的皇帝袁世凯去世后,中国被军阀派系占领。直到1923年,国民党才在广州(广州)重新获得领土根据地。 1923 年,国民党与初出茅庐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结盟,旨在重新统一中国并使中国摆脱军阀割据。

蒋介石大元帅

蒋介石是住在中国东北浙江省溪口山区的一位盐商的儿子。蒋在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学院接受教育,是孙中山革命前部队的军事领导人。 1924 年,蒋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党的新黄埔军校校长,次年被任命为广州警备司令。 1925年3月,孙中山因肝癌逝世。当年7月,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由于暗杀和被迫辞职,党的领导结构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为已经是国民党最高军事领导人的蒋扫清了道路,成为党内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926年,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或大元帅。国民党的自由派,包括孙中山遗孀宋庆龄领导的派系,担心蒋计划建立军事独裁。

国民党最初允许共产党代表同时属于国民党和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PC),这项政策在 1924 年的全国党代会上正式确定。 1927 年初,国民党左翼主导的对共产党人友好的执行委员会试图通过颁布法令将蒋的军事权力从属于军事委员会,并将他的政治职位转移到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后不久,国民党的右翼分子发起了对共产党人的清洗,这是由蒋介石起草的一项提案所煽动的。在与蒋介石长期有联系的秘密社会和有组织犯罪集团绿帮的帮助下,蒋介石的军队执行了一场被称为上海大屠杀的残酷运动,这场大屠杀于 1927 年 4 月 12 日开始。估计有 5,000 至 10,000 名共产党员、工人、知识分子和农民被处决,包括公开斩首。当年7月,国民党开除党籍和政府党籍。国民党军队围捕和处决了中共党员,结束了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联盟。作为回应,中国共产党与被赶下台的军阀结盟以推翻国民党的政权,引发了从 1927 年到 1949 年断断续续进行的中国内战。

国民党左右两派分裂,蒋介石在南京组建了对立政府。次年,左翼国民党政府垮台,巩固了蒋介石的权力。 1928 年 1 月,国民党任命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司令。到 1930 年,中华民国被大多数国际社会承认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受法西斯主义影响的国民党

在 1930 年代,蒋介石及其政府受到全球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影响。在此期间,蒋介石政权越来越依赖意大利和德国的军事顾问、训练和装备。 193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在中国驻扎航空任务,建立工厂组装意大利制造的飞机,并实施中华民国飞行员培训计划。意大利政府同意机场和意大利飞机可以用来对付共产党军队。此次任务由意大利空军军官任团长,意大利皇家空军准将罗伯托·洛尔迪上校率领,罗伯托·洛尔迪上校同时被任命为中国空军参谋长。[1]

令人闻风丧胆的蓝衫军组织,是国民党军情处处长戴笠建立的秘密组织,显然是意大利和德国类似法西斯组织的翻版。蓝衫军捍卫国民党,宣传其政策,镇压政治异议,经常对国民党的政治对手使用暴力和酷刑。[2]

1943 年,蒋出版了两本政治小册子,题为“中国的命运”和“中国经济理论”。正如亚利桑那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夏勒 (Michael Schaller) 在他 1979 年出版的《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东征,1938-1945 》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蒋介石的意识形态“证明了一种封建理论和法西斯理论的结合,这种理论将纳粹青年团体视为政治组织的模式”。蒋执着于带领复兴的中国走向伟大,他写道:“如果今天的中国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国民党手中”。

中国与二战

1930年上半年,中国受到日本不断的进攻压力的围困,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大片地区。蒋介石痴迷于消除国内政治反对派,并认为中国军队还没有准备好面对日本军队。他因此采取对日绥靖政策,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蒋没有与日本作战,而是集中力量对付共产党和敌对的军阀。 1936 年 12 月,蒋被他手下的两名将军绑架,他们要求蒋委员长停止与共产党作战并与他们结盟以对抗日本。蒋让步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 1937 年短暂结盟,组建了抗日第二统一战线。但是,各派在军事和政治政策上存在分歧,很快就发生了军事冲突。 1938 年,国民党派出数十万精锐部队封锁共产党控制的地区,封锁一直持续到 1945 年。在蒋介石于 1941 年下令对共产党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后,脆弱的联盟破裂,尽管它正式维持到 1945 年.

1937 年 7 月,日本和中国军队在北京附近发生军事冲突,借口升级为全面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开始。中国人民在日本军队的手中遭受了可怕的暴行;据估计,在 1931 年(日本入侵中国满洲省的那一年)到 1945 年之间,大约有 20-30 百万中国人被杀。第二次中日战争摧毁了中国的大部分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

1930 年代后期,美国领导人开始相信,日本入侵中国预示着日本企图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美国领导人认为,只有统一的中国才能打败日本。尽管美国官方报道和驻华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批评国民党治理不善,但人们认为蒋介石是中国唯一能够领导统一国防以抵抗日本入侵的人。美国向国民党提供经济援助,希望中国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堡垒。国民党典型的谈判手法是,以日本投降相要挟,向美国索取更多资金,蒋介石的核心圈子则用美国的援助资金炒作,中饱私囊。

到 1941 年,支持国民党中国已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基石。那年年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租借法案获得通过,授权华盛顿向任何其安全被认为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军事装备。此后不久,国民党收到了第一批军事装备。然而,罗斯福与蒋介石的军事联络人和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在给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的一封信中写道,蒋打算利用美国军事援助是为了加强他在国内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对日作战。蒋依靠服从提供资金来控制派系化的军队;史迪威认为,蒋打算利用美国的援助来确保他的军事指挥官的忠诚。国民党仅在两个省保持牢牢控制,在另外八个省保持部分控制。其余十八个省由半独立或完全独立的军阀和省级官员统治。蒋介石通过操纵各个派系并使他们相互对立来统治。这阻止了任何潜在挑战者的崛起,但使国民党无法有效应对任何重大问题。

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东征记录了美国决策者希望“利用中国人力作为对抗日本的巨大力量”,蒋介石政权“希望利用其联盟积累金钱、武器和影响力的储备,这将有助于实现国内霸权”。蒋介石手下国民党军官的妻子韩素音的自传《无鸟的夏天描述了国民党和蒋对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袭击檀香山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的消息的欣喜若狂的反应,夏威夷。韩写道,国民党官员互相祝贺,好像赢得了重大胜利;现在美国与日本交战,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将增加,更多的美国资金和设备将流入。

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OSS,中央情报局的前身)估计,在二战期间,蒋介石的大部分军事努力都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而不是日本人。正如 1949 年的中国白皮书(正式名称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特别参考 1944-1949 年期间)所记载的那样,美国外交部官员向国民党报告说,“对日战争的重要性次于其自身的战争保存权力”。蒋保存他的军队“用于维护其政治权力”,并打算“消灭一切政治反对派,必要时使用武力”。

同时担任蒋的联合参谋长的斯蒂尔韦尔将军对蒋拒绝继续对日本发动攻势以及未能解雇腐败或无能的将军提出了强烈批评。据报道,除了有利的报告外,蒋介石拒绝听任何东西。

史迪威和蒋有共同的厌恶。史迪威在他的私人文件中写道,他对美国“陷入不得不支持这个腐烂政权的境地”感到厌恶,史迪威认为这反映了美国在德国作战的政权。在这两个案例中,史迪威都看到了“一个由盖世太保 [指国民党的秘密警察] 支持并由一个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领导的一党制政府”。史迪威意识到,蒋介石对史迪威实现国民党军事效力的努力的持续阻挠是故意的——蒋介石担心训练有素的部队可能会挑战他的权威或被政治对手利用。

美国与中共的关系

二战期间,美国与中共领导人保持联系,尽管蒋介石尽其所能破坏美国与共产党军队之间的合作,包括拒绝允许任何美国军事援助或进入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F·卡尔森 (Evans F. Carlson) 曾在中国担任情报官员,他是在佐治亚州沃姆斯普林斯 (Warm Springs) 担任总统仪仗队成员时结识罗斯福的。罗斯福听说卡尔森要被调回中国,就让卡尔森为白宫搜集情报,并要求卡尔森对往来信件保密。

1937年底,卡尔森回到中国。他遇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者即将成为《中国红星》一书的作者,这本名著记录了斯诺作为第一位前往共产党控制区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的发现。罗斯福本人后来也读了斯诺的书,并多次邀请这位记者与他讨论中国政治。

斯诺对他在共产主义地区的经历的热情描述促使卡尔森亲自去看看。他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随中共八路军(1947 年更名为人民解放军)出访,并向罗斯福报告说,这是他所见过的军队中训练最好、士气最高的军队。卡尔森认为,如果共产党人成功的游击战术应用于中国其他地区,这将通过扼杀日本的补给线和弹药线有效地阻止日本的前进,让国民党有时间训练一支可以摧毁日本军队的军队。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东征将卡尔森解释为“虽然共产党人无疑是社会革命者……他们也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渴望与美国合作打败日本并重建中国”。

卡尔森对中共军队的智慧和友爱以及对“共同努力”精神的强调印象深刻。 1941 年珍珠港轰炸后,卡尔森获准组建两个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利用共产主义游击队的战术,分别以共和和“gung-ho”作为组织原则和座右铭。卡尔森的海军突击队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1943 年,一部讲述他们功绩的电影,名为Gung Ho ,向美国公众介绍了这个词。

二战快结束时,罗斯福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英国继续其殖民地“18 世纪方法”的意图发生冲突。相反,罗斯福提倡前殖民国家独立,希望通过国家发展计划来提升它们。英国人抱怨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并拒绝与中国合作,认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是对英国殖民计划的威胁。在 1944 年 12 月给美国陆军部的电报中,美国将军艾伯特·魏德迈报告说,英国大使亲自告诉他,“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将对世界构成威胁,肯定会立即危及白人在远东的地位,并最终危及白人的地位。遍及世界”。战争期间,英国在 OSS 派系的帮助下,通过交替支持军阀、共产主义和国民党派系,采取行动使中国分裂并因此变得虚弱,最终颠覆了中国的战争努力。

1945 年 1 月,美国迪克西代表团收到一封信,该代表团由一小群美国军方和战略情报局人员组成,被派往延安西北部的中共总部执行观察任务。信中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为中国主要政党的领导人,准备前往华盛顿与罗斯福举行探索性会议。然而,传递这封信的责任落到了坚定的反共美国大使帕特·赫尔利少将身上,他从未将这封信转交给罗斯福。 (这封信直到 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才被发现。)

根据埃德加·斯诺的说法,在 1945 年 2 月的一次访问中,罗斯福告诉斯诺他即将向北方的共产党军队提供军事援助。他打算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工作,“直到我们能够让他们走到一起”。然而,在几个月后的 1945 年 4 月罗斯福英年早逝后,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破裂。罗斯福的继任者、副总统哈里·S·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上任是由于英国针对前副总统亨利·华莱士 (Henry Wallace) 的政权更迭行动。杜鲁门虽然曾短暂地试图协助谈判国共联合政府,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美国与中共的关系恶化,几十年都不会正常化。

下一篇—国民党退守台湾


1 Orazio Coco,“国民主义中国的意大利军用航空:罗伯托·洛尔迪将军和南昌的意大利使团(1933-1937)”,国际历史评论,卷。 44,第 4 号,2022 年。

2 Orazio Coco,“中国民族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十年(1928-1937)”, Giornale di storia ,2017 年。


参考书目

埃德加·斯诺,中国上空的红星,维克多·戈兰茨,1937 年

Michael Schaller,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东征,1938-1945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9

杰·泰勒, 《大元帅之子》 ,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 年

Barbara Tuchman,史迪威和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45,Bantam Books,1971

威廉·琼斯,“罗斯福与毛泽东:二战中的工合”, EIR ,2021 年 9 月 10 日

Michael Billington,“英国反对罗斯福宏伟设计的冷战:东亚战场,1943-63”, EIR ,1999 年 10 月 15 日

China
Page last updated on 01 December 2022